钢厂库存】10月下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明显下降 发表日期:2022/11/5 10:03:29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下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647.34万吨,旬环比减少124.50万吨,下降7.03%;比上月底增加59.05万吨,上升3.72%;比年初增加517.65万吨,上升45.82%;比去年同期增加362.85万吨,上升28.25%。
五大***前瞻:10月份CPI、PPI同比涨幅或双双回落 未来我国面对外部通胀压力整体减轻 发表日期:2022/11/4 8:39:00 证券日报 国家统计局将于11月9日公布10月份CPI、PPI数据,对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五大***前瞻物价数据,多数专家认为,10月份我国通胀压力较9月份将有所回落,CPI同比涨幅降至2.2%-2.5%,PPI同比预计转负。 CPI同比涨幅延续回落态势 对于CPI未来走势的判断,核心是对其主要驱动因素价格走势进行判断。从各分项对CPI的贡献率可以看出,CPI食品烟酒分项受猪肉和鲜菜价格影响较大,而CPI非食品烟酒分项受原油价格以及服务业价格影响较大。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3%,总体而言通胀压力较9月份有所回落。食品项方面,在养殖户有意压栏惜售影响下,猪价环比涨幅扩大至11.88%。随着秋季时令蔬菜水果上市,对应分项价格环比变动均以下行为主。非食品项方面,国际能源价格较9月份边际回落,叠加散点疫情影响出行和消费需求,同比增幅延续回落至1.12%。 “10月份蔬菜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将对冲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加之能源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将带动CPI同比涨幅由9月份的2.8%回落至2.5%左右。”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尤春野表示,未来猪价对CPI向上的拉动有限,目前猪价涨幅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叠加天气对鲜菜供应的短期扰动减弱,预计10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将会下滑到2.2%左右。 王青判断,11月份、12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势头,国内通胀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定状态。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商品和服务供应能力较强,消费需求修复相对偏弱,以及疫情以来国内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PPI或出现同比负增长 在PPI方面,前海开源基金***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10月份PPI同比延续回落走势,主要是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趋缓,欧美滞胀风险上升与海外金融环境收紧,国际大宗商品继续承压及去年高基数影响。 明明预计,10月份PPI同比为-1.2%左右,基数效应叠加国际能源价格企稳,PPI同比延续下行趋势,环比略有回升。 “10月份PPI或出现近22个月以来的***同比负增长。”王青认为,除国际因素外,国内方面,近期钢材、水泥、煤炭等产量上行较快,而基建投资提速与房地产投资下滑形成对冲,市场供需整体平稳,价格水平参差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10月份国内主导的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同比涨幅多数出现下滑。因此,10月份PPI同比将从上月的0.9%回落至-1.0%左右。 王青表示,年底前PPI同比还将受到去年高基数影响,加之在欧美经济衰退阴影渐浓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易下难上,PPI同比有可能继续处于负增长或基本持平状态,这也将为稳定物价大局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需关注通缩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前期单边上涨转为宽幅波动,我国面对的外部通胀压力整体减轻。 明明表示,CPI端主要涨价压力来自猪周期下的猪价上涨,而PPI的主导因素来自海外能源价格高位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本轮猪周期仍在起步阶段,养殖户有意压栏惜售,10月中上旬生猪价格延续抬升,而近期国家发改委积极组织投放国家储备猪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给压力对猪价的冲击,10月中下旬猪肉价格企稳。海外方面,原油等主要能源价格10月份走势偏强震荡,但相较于年内高位已有较大的回落,对我国形成的输入性压力相对有限。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较小,虽然猪周期上行对CPI有一定拉动,但核心CPI持续下行,PPI也持续下滑。所以相比于通胀,更值得关注的是内需疲软带来的通缩压力。”尤春野表示。 谈及进一步稳物价还应采取哪些措施,尤春野认为,应鼓励养猪户积极补栏,同时抑制非理性的压栏惜售,以防止猪价过快上涨。 在王青看来,CPI同比整体有望保持温和水平,但内部结构分化较大。一方面,需要政策面继续鼓励生猪供应;另一方面,当前非食品和服务价格走势疲弱,甚至处于通缩边缘,显示当前提振消费的迫切性较强。这也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前期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带动汽车销量出现V型反转,表明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空间较大。PPI方面,下一步要有序释放部分国内主导定价的上游原材料产能。 温彬表示,当前我国通胀形势与欧美呈现较大反差,特别是我国核心通胀依旧偏弱,PPI也面临通缩,货币政策更应“以我为主”,优先考虑提振内需,实现内部均衡。(证券日报)
百强房企前10个月拿地总额降至11229亿元 地铁公司成土拍市场常客 发表日期:2022/11/3 8:57:05 证券日报 从“金九银十”销售数据来看,当下房地产市场仍有待回暖,相应地,土地市场也处于低温状态。当下,地产商投资意愿、聚焦城市以及拿地支出计划早已改变了节奏,场上的玩家亦随之悄然生变,这从跻身今年前10个月拿地榜***00的房企变换中已可窥见一二。 11月2日,万科发布简报称,自9月份销售简报披露以来,公司新增开发项目5个,需支付权益地价款77.89亿元。此前一天,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11229亿元,同比下降50.2%,降幅连续5个月维持收窄态势。 “土地市场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并没有出现明显回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房企资金链整体偏紧,债务违约事件时有发生,金融机构对部分房企融资支持减弱,开发商多倚重销售回款补充现金流,这些资金多用于还债或者日常经营。如此格局下,有短期流动性困难,以及近期将面临到期债务偿还压力的房企,首要策略就是缩减投资,甚至暂停拿地。 10强房企 新增货值占总货值50% 今年10月份,7个城市扎堆进行集中供地,多城宅地以底价成交为主,房企拿地策略进一步分化。 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超过九成50强房企10月份无投资,2022年至今投资暂停企业超过30家。三季度以来,拿地相对强势的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建发房产等房企,10月份也放缓了投资脚步,仅有保利发展、龙湖集团等规模房企加大投资力度,如龙湖集团单月新增拿地金额近90亿元,创年内新高。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房企新增总货值的比例已经达到50%。同时,跻身今年前十个月销售榜***0房企中,有6家同样位列新增货值榜***0内,重合度较高,说明当前销售仍正常维持的规模房企是拿地大户。 此外,从新增货值***0房企来看,华润置地、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滨江集团、招商蛇口、万科以及绿城中国新增货值均超过了千亿元。总体来看,新增货值长期集中于销售TOP20的房企中,剩余的80家房企新增货值仅占25%。 在李宇嘉看来,当前具备拿地能力的房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央企国企等稳健型房企;二是部分有央企国企参股的混改房企;三是地方国资平台企业;四是部分优质民营房企。 “当前具备拿地意愿和拿地能力的企业主要以央企国企、区域深耕企业以及部分地方性中小房企为主。”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企国企具备融资优势,抓紧土地市场底部适度补充资源有助于在市场回暖后抢占先机;区域深耕企业在优势城市精准拿地,扩大区域市场竞争力;部分地方性中小房企紧抓拿地窗口期,储备土地资源。 “这些逆市拿地房企有一定共性特征,即多是偏稳健型房企。”李宇嘉表示,从财务表现来看,一是杠杆率较低,现金流相对充裕;二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对其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较为认可,有融资现金流进账;三是在多家“千亿房企”债务违约的市场格局中,稳健型房企对购房者来说,保交付信用度更高,因此在销售市场有话语权,销售现金流回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地铁公司大手笔拿地 成土拍市场“生力军” 在今年的土拍市场上,地铁公司开始崭露头角,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9月28日,沈阳进行第二次集中供地,此次成交的10宗地块中,8宗均由沈阳地铁经营有限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获得,成交额约为43亿元,占总成交额比例接近九成。 另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1月份至10月份,广州地铁集团、厦门轨道交通、深圳地铁集团、苏州轨交集团、杭铁集团、沈阳地铁集团、合肥轨道交通集团位列拿地金额前100企业,合计拿地金额约572亿元。其中,广州地铁集团、厦门轨道交通拿地金额均超百亿元,深圳地铁集团、苏州轨交集团、杭铁集团均超50亿元。 “这些城市多数属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区域,对城市内部交通需求较高,轨道交通处在快速发展期,地铁公司开发建设的任务量较大。”刘水表示,同时,地铁开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普惠性公共交通使得公司依赖政府补贴,其拿地主要目标是通过地产开发利润反哺地铁建设运营。当然,地铁公司具备一定的资金优势,且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具备独立开发能力的地铁公司可能会选择独立完成项目开发;而部分地铁公司开发能力较弱,可能会选择与房企进行合作。如万科收购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公司上海广欣投资50%股权,开发了上海万科·天空之城项目。”刘水称,总体而言,当前,地铁公司的开发模式仍是重资产开发,其商业模式本质未发生显著改变。 “除了常规的商业模式外,地铁站建设对于地段的升值有直接影响。”东高科技***投资顾问毕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铁公司对于地铁站的建设进度有天然的优势,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于工期的准确性要强于其他房企,有利于后期的招商引资。加上后期的运营优势,地铁公司愿意在当前时点进行布局。 事实上,地铁公司布局房地产业务,并非新鲜事,但成为土拍市场的常客却不太寻常,其背后与当下土地价格低不无关系。 “以往公司也关注土拍,但通常因为地价太高而没有下场拿地,总是怕开发周期长,期间会受楼市周期性波动影响投资回报率,但今年公司对拿地兴趣比较浓。”某地铁公司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正关注一些地铁线路规划较多的城市,比如成都,公司希望以TOD模式参与开发,不排除会参与土拍。 那么,地铁公司成为土地市场“生力军”之一背后是何逻辑?李宇嘉表示,一方面,区域综合开发逐渐成为土地出让的重点;另一方面,热点城市地铁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地铁修建和运营需要沉淀大量资金,房地产业务可给地铁建设及运营输血,成为支撑地铁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再者,地铁公司的实力相对雄厚,低价拿下地铁周边地块,待地铁开通后再卖房子,溢价率会比较高。(证券日报)
兰格预测:供给回落需求受限 钢市难改弱势震荡 发表日期:2022/10/21 17:01:00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 葛昕 2022年第43周(2022.10.17-10.21)兰格钢铁全国绝对价格指数为4223元,较上周下降1.6%,较去年同期下降29.2%。其中,兰格钢铁长材绝对价格指数为4103元,较上周下降2.2%,较去年同期下降29.0%;兰格钢铁型材绝对价格指数为4281元,较上周下降0.8%,较去年同期下降27.4%;兰格钢铁板材绝对价格指数为4211元,较上周下降1.5%,较去年同期下降30.6%;兰格钢铁管材绝对价格指数为4868元,较上周下降0.5%,较去年同期下降25.5%。 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43周国内部分地区钢铁原燃料及钢材产品计17类43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情况如下: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弱势震荡调整,与上周相比,上涨品种维持稳定,持平品种维持稳定,下跌品种维持稳定。其中5个品种上涨,与上周持平;8个品种持平,与上周持平;30个品种下跌,较上周增加29种。国内钢铁原料市场稳中下跌,铁矿石价格稳中下滑,焦炭价格维持平稳,废钢价格稳中下跌130元,钢坯价格下跌40元。 图1 兰格钢铁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图 目前由于各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企,各国央行加息步伐加快的预期增强,而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带动下,基建行业会进入投资、开工、及施工共振走强的格局,从而加快形成落地的实物工作量。对于国内钢材市场来说,需求转暖的预期依然存在,但终端需求现实的释放力度仍然不及市场预期。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钢厂的利润再次被蚕食,面临亏损的压力,部分钢厂开始加大检修减产的力度,短期供给端将呈现持续回落的态势。从需求端来看,需求转暖的预期正在博弈成交不畅的现实,开工进度加快博弈施工进度受限,钢材社库下降博弈钢厂库存回升,而且随着深秋的到来,有效施工的时间逐渐减少,需求受限因素也将逐渐增多。从成本端来看,由于钢厂开始加大检修减产的力度,相对坚挺的原料价格也开始松动,使得短期成本支撑力度开始转弱。短期来看,国内钢材市场将面临短期供给持续回落,终端需求预期回暖,项目施工进度受限,成本支撑开始转弱的局面,据兰格钢铁周价格预测模型测算,下周(2022.10.24-10.28)国内钢材市场将维持弱势震荡的格局,但不排除部分品种在需求释放的带动下出现反弹。 关注市场因素
兰格期现午报:期货跌跌不休 现货多数持稳发表日期:2022/10/19 11:51:14 兰格钢铁 19日,螺纹期货2301开盘3683收3654,***高3691***低3650跌12跌幅0.33%;热卷2301开盘3692收3671***高3708***低3667跌9跌幅0.24%;铁矿石2301开盘690午收687.5,***高695***低682.5跌2跌幅0.29%;原料焦炭2301开盘2635收2640.5,***高2678***低2631 跌10跌幅0.38%; 现货方面:今日国内市场价多数持稳,具体为 北京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30元,稳; 杭州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880元;稳; 西安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30元,稳; 武汉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870元,稳; 成都市场:螺纹钢价格为3920元,稳。 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显示,截止发稿,全国十大重点城市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为3906元,较上个交易日降10元。
财政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 发表日期:2022/10/17 9:55:19 央广网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15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出席世界银行集团(以下简称“世行”)第106次发展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时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促进经济总体持续恢复。 据悉,会上各方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受到多重危机的负面影响。欢迎世行全球危机应对一揽子方案,以解决粮食不安全、气候减缓和适应及其他长期挑战,支持客户国实现包容、可持续增长。各方欢迎在世行成立疫情大流行防范、准备和应对基金;鼓励世行继续实施《气候行动计划》,欢迎世行发布《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帮助客户国实现气候和发展议程;期待国际开发协会第20期成功实施,支持客户国应对多重危机挑战;各方要求世行探讨落实二十国集团多边开发银行资本充足率评估报告相关建议。 刘昆表示,世行应恪守多边机构原则,立足发展宗旨,扩大发展融资规模,发挥知识银行作用和全球召集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统筹短期危机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不断推进绿色、韧性、包容发展议程。 刘昆指出,中方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解决当前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方支持世行以提高能效为重点,统筹有序推进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世行应坚持《巴黎协定》核心原则,扩大气候资金动员。中方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世行应通过包括增资在内的多种方式,确保其充足的财务能力。 刘昆强调,中国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促进经济总体持续恢复。中方将继续深化与世行集团的全方位合作,协同努力应对多重危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全球发展。(央广网)
兰格钢铁:钢材社库再次下降 建材转降板材缓升 发表日期:2022/10/14 13:34:42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 葛昕 1. 全国钢材社会库存由升转降,建材库存由升转降,板材库存上升速度明显放缓 目前全国钢材社会库存在回升1周后再次下降。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4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指数为107.4点,比上周下降2.18%,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比上月下降2.57%,比去年同期下降13.38%;其中建材社会库存指数为120.5点,比上周下降5.94%,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比上月下降9.16%,比去年同期下降24.36%;板材社会库存指数为96.8点,比上周上升1.91%,较上周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4.52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5.09%,比去年同期上升1.40%。 2. 盘线库存由升转降,螺纹钢库存由升转降;热轧卷板库存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冷轧库存由升转降,中厚板库存上升速度明显放缓 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4日,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989.47万吨,比上周减少22.01万吨,下降2.18%,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全国重点城市建材社会库存量为495.89万吨,比上周减少31.27万吨,下降5.94%,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全国重点城市板材社会库存量为493.58万吨,比上周增加9.26万吨,上升1.91%,较上周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4.52个百分点。从分品种来看:全国盘线社会库存量为105.68万吨,比上周下降5.99%,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比上月下降16.91%,比去年同期下降23.49%;螺纹钢社会库存量为390.21万吨,比上周下降5.92%,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比上月下降6.80%,比去年同期下降24.59%;热轧卷板社会库存量为248.02万吨,比上周上升3.82%,较上周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4.78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7.90%,比去年同期下降3.28%;冷轧卷板社会库存量为132.06万吨,比上周下降0.92%,由上周的上升转为下降,比上月下降0.85%,比去年同期上升7.09%;中厚板社会库存量为113.50万吨,比上周上升1.20%,较上周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4.56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6.45%,比去年同期上升6.06%。
新华财经·指数|焦煤供需呈现偏紧格局,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发表日期:2022/10/13 9:03:53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2日电(郑豪)本期(2022年9月28日-2022年10月11日)焦煤市场稳中偏强,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具体来看,综合指数报1830点,较上期上涨5点,涨幅0.27%;现货指数报1902点,较上期上涨21点,涨幅1.12%;竞价指数报1845点,较上期上涨18点,涨幅0.99%;长协指数报1800点,较上期下跌5点,跌幅0.28%。 资料来源:新华指数 下游钢材价格震荡偏强 本期钢材价格震荡偏强。供给端本期主要钢材品种产量较节前基本持平,预计后期产量将保持稳定。需求端国庆假期终端需求出现季节性回落,预计后期需求将稳步回升。综合来看,当前各地气候条件利于终端施工,终端需求在国庆后或出现显著回升,预计后期钢材价格将呈现震荡偏强的局面。 中游焦炭价格偏强运行 本期焦炭价格偏强运行。供给端国庆期间焦企生产维持节前水平,焦炭供应保持平稳。需求端钢厂高炉生产维持高位,对焦炭存在刚性需求。本期焦炭钢厂库存上行,港口库存与焦化厂库存下行。当前焦炭需求稳定,焦企出货顺畅,本期焦炭价格首轮提涨***落地,预计焦价短期偏强运行。 上游焦煤价格小幅上涨 本期焦煤价格小幅上涨。供给端国庆期间煤矿安全检查进一步趋严,焦煤供应略有收紧。需求端当前焦钢企业开工率仍保持高位,焦钢企业对焦煤仍存在刚需补库需求。目前焦煤供需呈现偏紧格局,在焦煤全产业链低库存背景下,焦煤价格有望继续走高。 “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每周发布,指数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研发的数据产品之一,指数分析旨在深入解读煤焦钢产业链变化,并对焦煤价格及未来交易的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预判和分析。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新华财经)
国家统计局:十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78.0% 发表日期:2022/10/12 8:25:31 央广网 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年均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 国家统计局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各项措施接续发力,居民分享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年均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年均实际增长6.6%。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3—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占比上升。各地区各部门有效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管齐下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全国居民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转移净收入6531元,比2012年增长[1]139.4%,年均增长10.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16.5%提高到2021年的18.6%。2021年人均财产净收入3076元,比2012年增长149.8%,年均增长10.7%,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2年的7.5%提高到2021年的8.8%。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比2012年增长109.3%,年均增长8.6%;人均经营净收入5893元,比2012年增长85.8%,年均增长7.1%。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逐年下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纵深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2012年增长9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2012年增长125.7%。2013—2021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快1.7个百分点。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农村居民收入=1),比2012年下降0.3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地区收入相对差距不断缩小。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980元、29650元、27798元和30518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累计增长110.1%、116.2%、123.5%和89.5%,年均增长8.6%、8.9%、9.3%和7.4%,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0.7、0.4和1.9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从2012年1.72、1.10和1.30分别缩小至2021年的1.62、1.07和1.10。 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消费市场环境,有效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2012年的12054元增加12046元,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名义增长99.9%,年均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67.4%,年均实际增长5.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比2012年累计名义增长77.2%,年均名义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47.9%,年均实际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比2012年累计名义增长138.7%,年均名义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99.7%,年均实际增长8.0%。 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生活品质不断提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178元,比2012年增长80.2%,年均增长6.8%。食品烟酒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3.0%下降至2021年的29.8%,下降3.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8678元,比2012年增长58.6%,年均增长5.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2.0%下降至2021年的28.6%,下降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5200元,比2012年增长117.2%,年均增长9.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5.9%下降至2021年的32.7%,下降3.2个百分点。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日益提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消费快速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逐步提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156元,比2012年增长117.5%,年均增长9.0%,快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1%,比2012年上升1.1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599元,比2012年增长106.0%,年均增长8.4%,快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比2012年上升0.3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115元,比2012年增长152.3%,年均增长10.8%,快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比2012年上升1.8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耐用消费品持续升级换代,同时,党和国家把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载体,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覆盖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全方位改善。 耐用消费品持续升级换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汽车、空调、移动电话等在居民家庭中日渐普及。2021年,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50.1和30.2辆,分别比2012年提高132.7%和358.3%;平均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61.7和89.0台,分别比2012年提高27.5%和250.8%;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6和266.6部,分别比2012年提高19.3%和34.8%。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家电拥有量较快增加,生活便捷度大大提高。2021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为103.5台,比2012年提高53.8%;平均每百户洗衣机拥有量为96.1台,比2012年提高42.9%。 居住条件和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推进,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城乡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96.2%和77.6%,分别比2013年提高4.4和2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9.5%和97.0%,分别比2013年提高1.5和2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9.4%和97.6%,分别比2013年提高2.7和12.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98.7%和92.7%,分别比2013年提高1.7和29.4个百分点。 生活环境和品质持续向好。“四通”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全国范围内通电的社区[2]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地区居民所在社区已基本实现全部通电话和通有线电视信号,有99.9%的户所在社区实现通公路,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分别有99.9%、99.8%和99.9%的户所在自然村实现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和通公路,比2013年提高1.3、10.6和1.6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水平提高。随着城乡医保并轨政策的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城乡居民能够享有的医疗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21年,城镇地区有87.5%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有94.8%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分别比2013年提高7.8和13.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获得的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改善。2021年,城镇地区有99.0%的户所在社区可以便利地上幼儿园或学前班,比2013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有99.2%的户所在社区可以便利地上小学,比2013年提高2.4个百分点。2021年,农村地区有90.1%的户所在自然村可以便利地上幼儿园或学前班,比2013年提高14.4个百分点;有91.3%的户所在自然村可以便利地上小学,比2013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党和人民胜利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任重道远。(央广网)
中国宝武,究竟储备了多少铁矿? 发表日期:2022/10/11 8:12:51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 9月30日,中国宝武旗子公司宝武资源与赢联盟西芒杜控股公司就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北部区块项目的合作事宜,在沪、京两地举行合作协议核心条款云签约仪式,标志着宝武正式“入局”西芒杜北部项目。 作为世界已发现的***大未开发铁矿石矿床,此次签约也标志着西芒杜北部区块开发步入了新的阶段。据悉该项目高品位铁矿石资源量预计超过20亿吨。在全部达产的情况下,西芒杜项目每年可出口铁矿石约1亿吨。 自2017年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以来,中国宝武便不断加强资源产业布局,着力推动我国铁矿石供给和价格话语权提升。2021年11月,宝武资源注册成立,涉及平台与贸易、物流、境内矿山、海外矿山等四大板块业务,涵盖了马钢矿业、武钢资源等境内矿山企业,截至2021年9月末,其拥有境内铁矿山采矿权证内保有资源量近40亿吨,探矿权资源量30亿吨。在海外矿山板块,宝武资源也加大了海外优质矿产资源的投资和开发,除了此次签约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其在澳大利亚、利比里亚等地的多个优质项目,也逐渐提上日程。 (1)澳大利亚Aquila公司API铁矿项目 2021年12月23日,由宝武资源主导的澳大利亚Hardey铁矿项目完成了“云签约”,标志着“搁置中”的API铁矿项目正式重启。 2014年5月,宝钢联合澳洲***大铁路运营商商Aurizon以14亿澳元收购Aquila,从而获得澳大利亚优质铁矿项目(API)50%股权,其余股权由韩国钢铁巨擘浦项钢铁(POSCO)及投资机构AMCI持有。 当时,铁矿石基准价格接近每吨103美元,但随后铁矿石价格“一泻千里”。2015年12月11日,品位62%、目的地为青岛的铁矿石价格触及低点38.30美元。同时,该项目是一个长期项目,涉及矿山、港口和铁路项目,运营方考虑过后,直接宣布停止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至此,该项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澳洲第四大铁矿生产商Hancock与API铁矿项目各方签署协议,拟通过Roy Hill铁路和港口出口其铁矿石,不需要新建港口和铁路,API铁矿项目的开发也开始提上日程。 据外媒报道,Hardey项目首批矿石预计在2023年发货,***初计划每年生产4000万吨铁精粉,但随着西芒杜铁矿等项目的推进,中国已经拥有更便宜的替代品,其生产规模现已可能被缩减。 (2)澳大利亚宝瑞吉西坡项目 2022年9月14日,宝武和力拓就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西坡铁矿项目成立合资企业,双方权益比例分别为46%和54%。宝武和力拓还达成一项铁矿石采购协议,宝武将按照权益比例采购力拓总量1.26亿吨的铁矿石产品,每年约采购1150万吨。西坡项目是现有宝瑞吉合资项目(东坡项目)的延续,项目设计产能为2500万吨/年,平均品位约为62%。该项目将于2023年初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投产。 (3)利比里亚勘探项目 利比里亚的铁矿石储量为40亿~65亿吨(含铁量30%~67%),是非洲第二大铁矿生产和出口国,与中国重要铁矿石海外基地塞拉利昂、几内亚相邻。2008年8月,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获得利比里亚博米铁矿(Bomi)的勘探许可证。2012年,宝武旗下的宝钢资源(50.1%)联合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40%)与中非发展基金(9.9%)共同成立了香港宝豫有限公司,香港宝豫有限公司全资持有的宝豫利比里亚有限公司(简称“宝豫公司”)获得博米铁矿(Bomi)的勘探许可证。据宝钢资源2015年公告,博米铁矿(Bomi)高品位铁矿(50%以上)资源量约1500万吨,30%~40%低品位铁矿资源量约4亿吨,平均品位约38%。计划露天开采,年产铁矿石200万吨,预计矿山寿命约35年。除此之外,中利联投资(武钢集团持有60%股权)拥有利比里亚邦州铁矿(Bong)25年开发权,该矿资源量约13亿吨,平均品位35%—36%,另有远景资源27亿多吨。2021年9月3日,利比里亚总统向议会提交矿产开发协议(MDA),希望批准向宝豫利比里亚公司授予巴波卢州一处铁矿项目采矿许可证。2022年7月22日,利比里亚地矿部于正式向宝豫利比里亚有限公司下发了A类开采证。 2021年,中国宝武粗钢产量1.2亿吨,位居全球***大钢铁集团,铁精粉产量4000万吨左右,铁矿石自给率仅36%左右。按其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国宝武规划铁矿石总产能达到1.4亿吨,其中境外7000万吨、境内7000万吨,铁矿石自给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50%以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